比特币作为全球首个去中心化加密货币,其诞生初期的价格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2009年1月3日,中本聪挖出创世区块时,比特币尚未具备市场价值,仅作为极客圈子的实验性产物流通。早期的挖矿成本极低,普通计算机即可参与,而交易多以赠送或极小额支付为主,甚至有人用1万枚比特币换取两个披萨,按当时汇率计算,单枚价格仅约0.004美元。这种近乎免费的起点,与如今动辄数万美元的市值形成鲜明对比,也奠定了比特币从边缘技术到金融资产的传奇底色。
比特币价格的首次实质性记录出现在2010年,彼时交易所上线,推动其价格从0.003美元缓慢攀升至0.5美元。这一阶段的波动完全由小众社区驱动,市场认知度极低,价格更多反映的是技术爱好者的兴趣而非投资需求。比特币的早期价值并非由传统供需关系决定,而是基于挖矿电力和硬件成本,这种生产成本定价模式在后续几年逐渐被市场机制取代。
2011年至2013年是比特币价格首次爆发期,单枚价格从1美元跃升至1000美元以上。这一阶段的增长得益于媒体曝光和交易所扩容,但剧烈波动也随之而来:2011年6月价格飙升至32美元后暴跌至2美元,2013年突破千美元后又在数月内腰斩。这种过山车行情成为比特币的常态,既吸引了投机者,也暴露了其作为新兴资产的高风险性。
2017年比特币迎来历史性转折,价格从年初的1000美元暴涨至近2万美元,市值一度超越部分传统金融机构。这一轮牛市由全球流动性宽松和机构入场推动,但随后的熊市又将价格打回3000美元区间。此后数年的周期循环中,比特币逐渐被主流金融体系部分接纳,2024年现货ETF获批更被视为里程碑事件,价格也随之突破10万美元。